![]()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血管所加諸血管壁的壓力。心臟收縮時的壓力,通常是120 mmHg左右,心臟舒張時的壓力約80 mmHg左右,記錄如下120 / 80 mmHg。通常正常的血壓並不固定,它會隨著活動量或情緒轉變而略為升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高血壓指人體在休息的狀態下,經多次量度,血壓高於 140(上壓)/ 90(下壓)毫米水銀柱。其成因百分之九十屬原發性,即原因不明,或與遺傳因素有關。一般在中年後發病。而百分之十左右屬繼發性,即基本導因,如腎衰竭、內分泌失調等。
大部份高血壓患者都毫無病徵,大部分患者高在進行定期驗身或作身體檢查時才被診斷出來。嚴重的高血壓徵狀包括:頭暈、頭痛、氣促、視力出現問題。持續偏高會嚴重影響健康,增加患上動脈硬化、心臟、冠心病、中風、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等。
此外,根據許多臨床試驗的結果,都顯示飲食中食鹽(主要是鈉鹽)的攝取量和血壓值成正比,鹽分的攝取過多,絕對是高血壓盛行的主因之一;而減少鈉鹽的攝取,如減少進食燻製或醃製的高鹽食物,有效減低高血壓,建議以香料、檸檬汁、香草等替代食鹽或味精烹調食物。
回到最上腦退化症(Dementia),即老人癡呆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成因是由於患者的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逐漸衰退,因而使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性格和行為等方面亦可能有所改變。患者主要是長者,而且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的機會率亦會相對提高。
腦退化症主要分兩大類
第一種最常見的是阿氏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疾病的成因尚未明確,亦未確切的療法,患者的腦部功能衰退是漸進式。
而另一種是血管性癡呆症 (Vascular Dementia),疾病多由一連串輕微或不明顯的腦中風或血管疾病引發,帶來腦部血管梗塞和腦部細胞受損,患者的腦部功能衰退是梯級式。
另外,情緒抑鬱、營養不足、甲狀腺分泌失調、濫用藥物、酗酒、缺乏維生素B12、腦外傷等亦會導致腦退化症。
腦退化症的徵狀可分為早、中、晚期。早期患者的記憶力會衰退,不能進行熟悉的工作,思考和表達能力減低,沒有時間及方位觀念;中期患者情緒變得難以捉摸,性格有極大轉變,而且生活上開始變得依賴;晚期患者會失去自理和自控能力如穿衣、洗澡、如廁等,完全不能照顧自己,不能認出家人。
行為問題 | 給家人的建議 |
---|---|
遊走及徘徊 | 鼓勵患者減少午睡作息,多做運動來轉移其注意力及消耗體力,有助容易入睡 |
失禁 | 定時提醒患者如廁,減少依賴成人尿片 |
重覆動作和說話 | 安排一些簡單有趣的活動予患者,分散其注意力 |
疑心重 | 相處時多給予耐性,避免與患者爭辯 |
懷緬治療 (Reminiscence Therapy):透過懷緬及敘述往事,讓長者思考並分享過去之經歷,此外亦可透過懷舊佈置,如放置舊相及懷舊衣飾等,引導長者回憶、思考並表達所想所感,以改善長者之情緒及社交能力。
現實導向(Reality Orientation):通常以個別方式或小組活動方式進行,帶領者可使用現實導向的工具如日曆、時鐘、標示牌等來引導長者道出正確之人、時、地、物等的名稱,或指引長者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如使用電話。
感官刺激 (Sensory Stimulation):藉由視、聽、觸、嗅、味五官來增加長者對感官的刺激,以維持長者腦部的敏感及警覺度,促進長者與外界環境的互動,有效其情緒之表達及溝通。 此療法以個別或團體小組的方式進行,提供刺激物如電視、圖片、食品等,引導長者說出正確的刺激種類及刺激物。活動範例包括:電影欣賞、圖片解說、摸摸樂等。
其實有很多科學者發現蔬菜、水果、魚類都可以減低患腦退化症的風險。所以長者平時應多吃:
而中醫方面則建議長者多食核桃仁、茶葉和蓮子等。
打麻將、橋牌、象棋、圍棋都是比較多長者參與,可幫助腦部思考,而且效果顯著。此外,交際舞、氣功、太極等都可以提升肢體功能和鍛鍊身體。長者亦可多參加社區活動,多與人交談,心境保持平和開朗。
回到最上中風(Stroke)即是腦血管意外,為香港第三位殺手。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料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然而,腦血管爆裂祗佔成因約二、三成,大多數者皆由血管阻塞所致。大部分患者為長者,男士患病率較女士高;另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的人危險性更高。
第一種最常見為缺血性腦中風 (Ischemic Stroke),約佔全部腦中風的80%以上。缺血性腦中風指成因是該腦組織的血管被阻塞。若血管受阻塞,一開始腦神經元無法獲得足夠能量,待血管栓塞一久,神經元會死亡。而缺血性腦中風則分為兩種:非栓塞性缺血性腦中風和栓塞性缺血性腦中風。前者指受傷的腦是由於該供應的血管血流受血塊所塞住;後者指來自腦外組織的血管或心臟形成的小血栓跑來阻塞該血管,常見是來自心臟。它會立即的塞住血管造成立即出現的神經缺損。
而另一種是腦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約佔全部腦中風的10至20%。意指腦部正常血液供應被破壞,產生局部性神經系統缺陷及供應腦組織的血管破裂,腦壓從而上升並傷害血管附近的腦組織,若血量快速增加,令腦受壓過高,有可能令患者無意識或死亡。主因多由高血壓引致,其他原因如感染、外傷、腫瘤、凝血異常和動靜脈畸形等。
第三種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ge),指位於腦外的血管破裂出血造成蜘蛛網下腔充血,患者常會有頭痛、頸部疼痛和噁心、嘔吐等。而突然大量的血液填充會造成腦壓極速上升而使病人昏迷或死亡。主因是由腦部的動脈血管異常如大腦動脈瘤破裂造成。
頭痛暈眩:頭痛是腦出血常見的症狀;腦梗塞的患者,由於大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偶而也會有頭痛的症狀。蜘蛛膜下腔出血所致的中風患者往往較為劇烈,此種頭痛往往是突發的。而腦中風發作時,若有明顯的暈眩與嘔吐,往往表示病變在後腦窩,即腦幹和小腦的病變,常見於小腦出血、橋腦出血。
失語症:言語不清是左大腦中風之表現之一,語言中樞位於左大腦,由於語言中樞和運動中樞很接近,病人可能會同時有右側的肢體無力。
視野缺損:視力範圍減小,眼睛肌肉失調。而腦中風侵犯大腦枕葉時,可以引起一側偏盲。
意識障礙:神智不清、昏迷。腦中風所導致的意識障礙是逐漸進行的,很少一發作便陷入昏迷。病人有意識障礙時,顯示這是較嚴重的腦出血或腦梗塞。
腦神經障礙:腦幹中風會有腦神經障礙,此時,病人會有複視現象吞嚥困難、嘴歪、說話不清、出現複視、舌頭歪向一邊等症狀。
肢體無力: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尤其是身軀單側、單肢。腦中風得一個很重要的症狀是肢體無力。肢體無力往往是一側性的,亦即一邊的手腳都無力,這是因為腦中風通常都是局部性的。肢體無力的位置可幫助醫師判斷腦中風的部位。
小腦症狀: 患者平衡開始異常,然後手腳變得笨拙,無法做快速反覆的動作,走路會傾向病變的一側,跌倒的機會亦隨之頻繁。
失禁情況: 小便失禁的病人已經是很厲害的腦中風了;最壞的情況,患者會陷入了昏迷狀態。
中風患者食物應以五穀雜糧、蔬菜為主,其含維生素、維生素C和鉀、鎂等礦物質。維生素C可以降低血脂,而鉀、鎂有很好的降血壓的效果。除了含鉀豐富的食物除蔬菜外,還有橙、香蕉、桃、杏和豆類等。此外,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由於胡蘿蔔素能有效防止膽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物質形態及防止其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凝結成塊。蔬果中的纖維素,還能吸附食物中的油脂,防止其透過腸壁被血液吸收,有效防止高脂血症,使血粘度降低。
控制血壓被認為是預防中風的關鍵。保持正常血壓水平,進行定期測量。定期檢查時間須由患者的年齡、血壓水平、服用哪種藥物所決定。健康人士則需每年測量一次血壓。如有血糖、血脂、血膽固醇增多的情況,就應每年至少定期檢查一次。此外,長者宜做適當的運動,例如:行樓梯、一般體育活動、原地跑步,建議長者每日至少步行半小時,以增強體質,提高防治效果。飲食方面,宜減低鹽份高的食物;另減少動物脂肪、全脂牛奶、糖食和高膽固醇食物如有殼的水生動物、肝臟等。
回到最上腎衰竭 (Renal Failure) ,那時腎臟已受到一定的破壞,逐漸失去功能以至衰竭。腎是泌尿系統的一部份,在一般情況下,身體內的毒素及廢物,會經由血液帶到腎臟,經過濾後方透過血液回到身體,沒用的則留在腎臟,然後透過輸尿管送到膀胱,再由尿道排出體外。若腎臟沒法操作正常,清潔血液的能力沒有了,血液中殘留的廢物及毒素便會損害身體其他重要器官,令其他器官亦會受到損害。
第一種是急性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指各種原因引起少尿或無尿,腎實質急性損害,本來很正常的腎臟機能,突然於數天間降低,以致引起血中的尿素氮和肌酸酐上升,不能排泄代謝產物,迅速出現氮質血症、水電解及酸堿平衡紊亂。
第二種是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指腎臟功能衰退,機能損壞一段長時間,通常是數月或數年,漸漸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慢性腎衰竭若控制不好,有機會引發其他病症,如高血壓、心臟病、血脂肪過高、貧血、性功能障礙、神經病變等併發症。
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如易倦、小便不順、尿液帶泡或混濁等,直至病情轉趨嚴重,患者會有血壓偏高、心跳加速、足踝水腫、持續性面部水腫(特別在早晨有眼臉水腫)、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以至氣喘、皮膚痕癢、膚色呈現黃灰色或蒼白色等病徵。病人漸漸變得軟弱、貧血、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呼吸不順暢、喘息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慢性內分泌疾病。患者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身體未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影響血糖的調節,血糖會不正常地上升。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份會經由尿液排出身體,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為三大類:
一型糖尿病(Type I):患者多於早年發病,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病變,患者嚴重缺乏胰島素,發病較急,是一種急性脂肪代謝混亂疾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治療來穩定血糖水平。
二型糖尿病(Type II):患者多為中年以上的人士,特別肥胖、飲食習慣欠佳或缺乏運動的人士。輕微的患者可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方式,如改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及定時運動來穩定血糖之水平;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口服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水平。
妊娠性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在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和子宮裡的胎盤會製造一些不同的荷爾蒙,來抑制胰島素的作用,當身體無法維持血糖於正常水平,一旦血糖過高,此為妊娠性糖尿病。產後一般會回復正常,但日後較大機會患上糖尿病。
1. 藥物治療 - 降血糖藥:磺胺醯尿(Sulphonylurea)可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雙胍(Biguanides)則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減低肝臟葡萄糖分泌。
葡萄糖甘酵母抑制劑(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抑制腸內消化碳水化合 物的消化酵素活動性,減低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令血糖上升的速度減慢。
2. 胰島素注射治療:一型糖尿病患者及部份二型患者需靠注射胰島素(俗稱糖尿針)來控制血糖。
3. 飲食控制:患者應跟隨專業營養師建議的餐單進食,按病情制定適當的糖尿餐,並應避免進食糖份高的食物,宜多吃高纖維食物。
4. 運動治療:做適量的運動可穩定血糖,亦可增加胰島素的功效,減低血中的膽固醇及體內的脂肪。建議多步行、跑步、游泳和踩單車。
營養師會為糖尿病患者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和食物,患者應跟隨營養師建議的餐單進食,並應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常食用有助降低膽固醇,及延緩血糖的升高。建議食物如下:
白內障是一種香港常見的眼疾,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的白內障。晶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逐漸失去自動調節焦點的功能,造成「老花」。六十歲後,晶體會逐漸變得更混濁,影響折光能力,令所看到的影像模糊不清。 此屬正常的年老退化現象,即白內障。
糖尿病可分為四大類:
老年性白內障(Senile cataract):老年性白內障是最常見的一種白內障。隨著年齡的增加,造成水晶體漸漸地發生混濁、硬化的現象,進而影響到視力。在老化的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改變了水晶體內的結構,導致水晶體裡面原本排列規則的蛋白質產生不正常的連結,破壞了排列水晶體就無法保持清澈,從而產生老年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了子宮內感染,導致水晶體在發育的過程中產生異常,嬰兒出生後就已有白內障的現象稱為先天性白內障。 此患多在一歲內發生。先天性白內障可以分為家族性或散發性的;可以單眼或者雙眼同時發病;此外,多種遺傳病或系統性疾病亦可引發先天性白內障。
外傷性白內障(Traumatic Cataract):患者多發生在兒童或青壯年男士身上。眼球的機械傷(挫傷和穿孔傷)、化學傷、電擊傷和輻射傷均可引起晶狀體混濁,一般稱為外傷性白內障。
續發性白內障(Secondary Cataract):續發於眼疾或全身性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高度近視等,或是某些特定的感染或藥物,如皮質類固醇。而糖尿病則是導致最多續發性白內障的系統疾病。
1. 超聲波乳化手術 - 醫師利用先進的超音波儀器,以快速震動將晶體內之混濁物質乳化,並從切口中吸出,然後再放入一塊柔軟的鏡片。此類方法切口較小,不用縫針,康復較快,亦可免除拆線麻煩。
2. 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 - 醫生會在角膜或角膜邊緣切開,然後將晶體囊膜前部分打開,並壓出白內障的核心,再用儀器析出鬆軟的白內障皮層部分。此傳統摘除手術較方便,不需要依靠先進的儀器,但切口較大,需要縫針,康復期亦相對較長。
為了防止眼壓的升高,應多吃富含維生素E和維生素B1的食物,如植物油、深綠色植物、瘦豬肉、肝、蛋和乳製品等。而維生素C具防止白內障形成的作用,它可有效減少光線和氧對晶狀體的損害。因此,長者平時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蕃茄、大白菜、菠菜、洋蔥等新鮮蔬菜和草莓、橘子、橙等水果。此外,維生素A可以使患白內障的風險降低40%。應多吃含β胡蘿蔔素的深綠色蔬菜。而橙色及紅色的果蔬中也含較多β胡蘿蔔素,如蕃茄、西瓜、桃子及紅蘿蔔等。